最近从团队成员口中听到一个有意思的话:
“你给我的排期都是满的,我没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了。”(这里面的你指代的是PO)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典型性。
首先翻译一下这句话:
“你给了我很多我觉得没有价值的事情,没有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根据实际的语句,我们分析出来以下这些问题:
1. 你给了我很多事情(但是PO是关于价值的判断)
这里实际上默认接受的一种情况是:你给了我。
这在很多团队中都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但是实际PO的核心是确认价值,这也是我觉得敏捷最为核心的地方:专业专项,动态平衡。
而“你给了我”这个事情实际上是违背整个逻辑的,所以很多团队在敏捷的实际操作上是降维的
2. 在团队内价值的一致性没有得到保证
在这句话里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实际情况下,这个敏捷团队中的价值判断是没有达成一致性的。
那我们来看看在敏捷中通过哪些方式来保证一致性:
途径 | 说明 |
---|---|
私下讨论 | 在提出故事点之前的团队内自组织讨论 |
plan meeting | 确定故事点达成一致时 |
做的过程中 |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站会时 |
实际情况下会在这些场合进行多重保证,但是显然,这部分是有问题的。
3. 其他事情(是什么?)
在追问的实际过程中,会问到:那什么是其他事情呢?
最多的可能是:我想把美术搞搞好,我想把测试搞搞好之类的。
那这里也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沟通专业性。实际上更多的希望团队基于INVEST原则来进行沟通,至少在具体事务层面有这样的沟通理解。
4. 没有时间
敏捷团队的核心是在于:内容可变,资源和时间固定。
所以没有时间是观念内的一个巨大误区。
对于一般团队向敏捷团队转型的过程,没有时间或者deadline等等这些问题是需要特别小心处理的。因为一个不妥当,就会敏捷方式就会降维成一个更加混乱的瀑布方式。
5. 并未最大化价值
这句话实际暴露出来的一个底层问题是:团队并没有保证最大化价值,也就是沟通存在问题。
显然团队成员和PO之间,关于价值大小是没有达成一致,或者都是有一定的误解的。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沟通效率和沟通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的问题就是关于翻译的问题,即把其他事情翻译成有价值的事情。
“我是个做UI的,所以你说要体现产品价值,那在我的理解上就是把UI做做好吧。”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降维逻辑,在很多的确定性项目中,这样执行会使得事情变得简单,成员会对相对路径更加清晰。
但是这种自我降维最大的问题,不是发生在团队和PO之间,恰恰发生在团队成员之间。
比如:有人降维成把UI做好,有人降维成把测试做好,那么在每个人都自我降维的方式中,整个团队的沟通就瘫痪了,成员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对于产品本身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