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模型初探

传播想法

方式 数学模型
意见领袖 热传播点 $$\lambda1$$
朋友推荐 普通传播点 $$\lambda2$$
应用商店
排行榜&推荐
隐形广告
超级广告
$$\lambda3$$
广告 低级传播点 $$\lambda4$$

基础模型

  1. 热传播节点以 $$\lambda1$$ 的接触率传播
  2. 普通节点以 $$\lambda2$$ 的接触率传播
  3. 广告以 $$\lambda2$$ 的接触率传播
  4. $$\lambda1 > \lambda2 > \lambda3 > \lambda4 $$
  5. 当一个小群体中$$ \theta(\theta_{0}=0.1) $$的用户获得传播之后,小群体中所有人都会迅速获得传播

圈层结构

网易使用的圈层文化比目标用户群体更加能够描述特定用户群体在整体中的层次关系。
核心用户在圈层中心,但是最为忠诚,也是整个品牌和口碑的基础。
普通用户在圈层中部,但是作为追随者,他们对产品有预期也有怀疑。
大众用户在圈层外部,作为跟风者,他们一般不发声,而更多的依赖于社交关系以及产品口碑等。
传播势能:产品在社交上要有一定的传播势能,这样才能击穿圈层屏障


同一圈层内传播

由于用户热点,关注度的更替的越来越频繁,同一圈层内尽快的自传播是击穿圈层的基础。
圈层内尽快传播一般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花钱砸。在一些情况下「产品着力于普通->大众的传播」会通过硬推广方式去达到前期增速的目的。
2. 打破刻板印象。增加传播属性,让用户在传播内容的同时能够产生优越感。


动力学模型

依据最为经典的SIR传播模型,参考圈层理论建立动力学模型:

st=>start: s(t)
e=>end: r(t)
sub=>subroutine: ……

st(right)->sub(right)->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