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Y分析

5Y分析并不在于Y的数量。

不同的人在Y数量以及穿透力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情况下,很难找到治本对策。

穿透力的判断是对人的一个很好的判断。

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扩散指数=上升百分比-下降百分比 +(不变百分比)
然后将这五个扩散指数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扣除季节等影响因素后得出采购经理人指数。具体权重比例如下:

  1. 产品生产权重比例25%
  2. 订单权重比例30%
  3. 存货权重比例10%
  4. 厂商表现权重比例15%
  5. 就业情况权重比例20%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则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一般在40%~50%之间时,说明制造业处于衰退,但整体经济还在扩张。

因果阶梯的初步提问

基础条件:
1. 因果阶梯三层逻辑:关联(变量间关联性判断?),干预(如果实施X,那么Y会怎么样?),反事实(是X引起了Y吗?假如X没发生会如何?)
2. 在现在使用的数据分析或者人工智能中,几乎完全是在关联下模式下进行的
3. 确认了一些(可能是大多数)商业化成功的产品是有精英主义的,即精英的经验及在当前形式下的一系列决策和行为决定了产品的成败

在这些基础上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便于后续整理思路:
1. 人类作为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会不会因为某些内容的因果路径部分相似,而进行路径的迁移和路径完形?
考虑以下内容: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狮子若非捕猎,岂会在林中咆哮?
2. 人类的路径完成过程是可能是需要消耗资源的,并且这个资源可能是非常巨大的
3. 因果关系的存在同时与个人或团体能够调动的资源有很大关系,完形所需的资源调动需要信任关系来支撑,信任关系可能是基于个体或团体的,可能会通过资产、行为、社会关系来进行体现
完形–(信任关系)–>更多资源–(个体、团体)–> 更多完形

Late-mover Advantage

后进入者由于较晚的进入行业所具备的优势,例如:
1. 行业风险,能够通过先入企业的流程等得到经验,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制定应对策略。
2. 人才储备,先入企业在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上相对来说成本更大。
3. 流程定制,新兴行业一般具有独特的流程,这个流程的定制化需要在不断摸索中产生。

内卷化(involution)

**定义: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耗费资源,以及重复简单脚步。
衡量的标准是单位时间工作效率的提升,还是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的劳动力。

工作心态的种种

  1. 敏捷项目中,需要对抗的是——
    “做是做不完的,不如做慢点”
    “我觉得有些事情做了也没什么意义”

  2. 瀑布项目中,需要对抗的是——
    项目进度预估不足,效率较低

“上班8小时,每天花4个小时在工作上”:为什么要这么想,其实是和个人实现相关的。

  • 个人实现又是怎么去和项目愿景绑定。
  • 对于每一个内容生产者来说,非常不喜欢确定性的流程和制作方式。而对于一个产品项目来说,探索性的内容带来的价值是远远大于工程性带来的价值的。
    给足够多的钱,给一定的时间,努力去做。

怎么去对抗实际项目中的团队从规避责任到努力付出、给予产出的情况。
压力及尊重,如何在赋能中肆意生长。